虚构家族
鲁敏
辑一 时间秤
图片: 杜鲁门·卡波特
卡波特啊,为什么总觉得你像孩子
从卡波特流传下来的若干照片来看,他的自恋程度可能仅次于三岛由纪夫,但三岛所恋的是自己的男子气,肌肉什么的,卡波特则相反,是柔美的部分。他身高一米六一,相貌精致,声音尖利,举止做作迷人。十六岁就去《纽约客》杂志做小工,以乖张出位而引人注目(金黄披肩长发,室内也常爱穿斗篷,像鹗一样奇异),一心想出名。老编辑哈罗德·罗斯第一次在走廊上看见他时,大喊:“老天爷啊,那是什么东西?”出版处女作时所刊照片是一张歪倒在沙发上的特写,带有明显挑逗意味,虽是他精心挑选但后来也略有悔意,因为这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读者对他写作者身份的认同。成年后,他公开同性恋性向,但又与多位女星传出粉色新闻;从在《纽约客》工作开始,他就很擅长得罪人,制造麻烦与事端,并因此被辞退,成名后更是我行我素,曾专程跑到日本在片场对马龙·白兰度进行深度采访,却因为笔力过分辛辣而让白兰度愤怒咆哮:我要宰了那个混账小鬼!
上述只是俗气的小引,不足道。我们还是来关注他的作品。
杜鲁门·卡波特并不能算是我最喜爱的作家,但排在第一方阵。当然,我是博爱之人,这第一方阵也是蛮庞大的。卡波特的写作极多面,刚冷有时,甜美有时,虚荣有时,悬疑有时。看看他的作品清单,如果这是一份菜单的话,估计食客们会各自认领一盘然后分头找个角落去单吃:简直就吃不到一块儿。
最为圈外大众所熟知的是他在三十四岁时写就的《蒂凡尼的早餐》,由于赫本成功出演同名电影的大红,一下子,他成为文坛与社交圈的头号宠儿,身边全是大艺术家、大明星与经纪人,一跃至零线作家(我瞎造的词,指相对于一线二线)。此书后来几乎成为外省女孩以美貌与野心闯荡鬼魅都市的价值观指南。故此书不必多讲了。当时已出版《裸者与死者》且名声也更稳健些的诺曼·梅勒曾这样评价《蒂凡尼的早餐》:“没有一处用词可以替换,它应该会作为一部绝妙的古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