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自走过悲喜

梁晓声
低谷是变好的开始, 只要积蓄力量往前走, 怎么走都是往上。 图片: 我还没上小学,建筑工人的父亲就支援建设大西北去了。某年他来信说想我们了,母亲就带着我们去照了这张照片寄给他。因为父亲退休前一直转调于大西南、大西北,我家竟没有照过一张全家福。此照片中母亲左边是我,右边是哥哥,前排自然是三弟、四弟和小妹——我穿上了夏季最好的衣服,而小妹穿的皮鞋是借的。 图片: 大约是 1965 年,父亲从四川回哈尔滨探亲与我们五个儿女照了这一张照片。左二是我,左三是哥哥,他当时已生病休学了。而我的母亲,因为当时没有一件能穿出门去照相的棉衣,就没有跟我们到市里去,所以我们家至今没有一张“全家福”。 图片: 在复旦大学读书时,我中学的好同学,也是和我一块下乡的知青战友杨志松利用出差机会去看我。那大约是 1975 年,当时我心里极度压抑,一点都开心不起来。 图片: 这是我大学毕业后分配在北京电影制片厂时照的一张工作照。那一年我 28 岁,是否也像我父亲中年时一脸正气?是否也挺英俊?为了能多往家寄钱,当年的我曾暗暗抱定独身主义的念头,但不久之后却一头跌入了一次单相思…… 图片: 大约 1985 年,我与一批作家应《上海文学》之邀前往上海交流,并去巴金先生家拜见。如今照片上多位师长已故去了…… 图片: 我和徐迟前辈的一张合影。那一天我心情挺好,而他一脸忧郁。几年后,他离世了…… 图片: 这是我和父亲唯一的一张合影。如今每见此照,我还是会想他想得在心里流泪不止。 图片: 这是我和我可怜的哥哥——母亲刚离世不久,我将他从哈尔滨市的一所精神病院接出,陪他在一家宾馆住了两天。当时,我已决定日后要将他接到北京。尽管他还是只能住在精神病院里,但毕竟离我近了,我可以经常去看他…… 图片: 我觉得四十几岁的父亲如果在电影中饰演工人,一定会给人留下印象深刻的形象——正直、倔强、宁折不弯、好打不平,这样一些性格,是…
OSZAR »